1月17日,中國石油宣布,加大2019年國內勘探開發投資,國內勘探開發投資運行方案同比增長25%。同時對投資支出做了明確定位,強調投資將向上游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石油在2018年資本支出計劃中,勘探開發計劃支出同比增長僅為3.5%。勘探開發投入的顯著提升,預示著2019年各大油田將迎來勘探開發的“大場面”,也標志著石油人將迎來一個忙碌年。
國內石油企業或迎業務爆發期
未來一段時間,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將不斷加大,油氣行業工作量有望出現大幅上漲。
受國際油價劇烈震蕩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明顯減少,石油產量連年下降。為扭轉這一局面,響應國家能源需求,中國石油做出了表態。
1月17日,中國石油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 會議強調加大勘探開發力度,開發投資規模同比增長25%,并且投資將向上游傾斜。
從投資規模的顯著提升不難看出,中國石油在加大勘探開發方面的決心。
據了解,中國石油計劃在2018年原油產量1億噸以上有效穩產的基礎上,再提高10%的產量。而事實上,中國石油“激進”的上產計劃有足夠的底氣。
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顯示,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石油資源探明率約31%,天然氣資源探明率約15.7%,勘探開發程度總體較低。
顯然,在油氣資源總體豐富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和勘探開發力度,國內依然具備發現大油田的資源基礎。
為此,中國石油著重強調加大上游勘探投資。其中風險勘探計劃投資增長4倍,投資規模由原來的10億元增至50億。并立足古老碳酸鹽巖、深層超深層、頁巖油、新區四大領域,已確定46口風險探井目標。
事實上,近年來,風險探井在致力油氣儲量新突破方面,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中國石油風險探井在各大盆地及外圍盆地接連取得新突破。
塔里木盆地中秋1井的重大突破,發現了秋里塔格新的含氣構造帶,開辟了天然氣勘探新領域;四川盆地永探1井實現重大突破,揭示了一個全新的火山巖含氣層系;準噶爾盆地沙探1井在沙灣凹陷取得重大發現,有望成為繼瑪湖凹陷后又一個儲量產量規模增長區。
從上不難看出,作為加大新區新領域勘探、引領油氣大發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風險探井的成功都將帶來油氣儲量新突破。
據統計,中國石油實施風險勘探以來,在碳酸鹽巖、深層、巖性地層、非常規油氣四大重要勘探接替領域取得46項重大成果,發現安岳、克深、瑪湖、須家河等一批大油氣田。
顯然,隨著勘探開發投入加大,將有更多大油田被發現,未來一段時間,石油企業將迎來新一輪業務爆發期。
油服行業迎來機遇期
有跡象表明,無論國內還是國際,油服市場都將迎來新一輪的業務增長期。
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2018年8月曾預計,到2024年,全球油服行業將恢復到油價低迷前的市場水平,達到9200億美元。分析機構BMI Research在一份報告中也曾指出,全球油服公司將面臨更強勁的服務需求。
放眼國內,正是如此。2018年國內油服市場穩步回暖,甚至局部出現鉆機不足、壓裂告急、訂單排隊等局部過熱現象。
據報道,2018年,中國石油物探三維地震采集、鉆井進尺、壓裂工作量分別比上年增長38%、8%、40%。
這些業務量的顯著增長,給油服行業帶來的可謂是一場饕餮盛宴。
作為中國石油找油找氣的主力軍,2018年,東方物探區內新簽市場比上年增長29.3%,區外比上年增長近30%。
同時,鉆井壓裂服務需求猛增,設備告急。2018年,中油油服所屬900余支鉆井隊飽和運行,仍不能滿足需求,高峰期鉆機缺口達到200部。據中油油服井下作業技術部介紹,中國石油壓裂車需求近1300臺,主要集中在新疆致密油、長慶蘇里格和西南頁巖氣等區域,總體設備缺口達到50%左右。
此外,專業技術服務工作量以及裝備制造訂單都顯著增長,大量民營企業參與其中。
談及國內油服行業的的回暖,實質上要歸功于國內不斷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有分析師甚至指出,未來5年,油服需求決定因素將從油價及油氣公司經濟性驅動,轉變為國家能源安全政策下的確定性投資拉動。
第三屆中國油氣資源發展戰略高端研討會提出,保障國家能源需求,應推進油氣增儲上產,使石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大幅增長,力爭在2020年達到2000億立方米左右,實現石油穩定可持續發展、天然氣快速發展。
作為響應,長慶油田在2019年工作會議上提出“增量提速”,確立了“二次加快發展”的新目標:2025年,年產油氣當量將提升到6300萬噸。這相當于在目前5000萬噸穩產的基礎上,再造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
從上不難看出油田上產的壓力,當然這也進一步印證國內油服行業有望步入景氣長周期。
無獨有偶,國外油服行業同樣將迎來一次業務增長期。
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的數據顯示,盡管近來石油價格出現了波動,但2019年海上油田的服務支出仍將增長6%,達到2080億美元,到2020年將再飆升14%。
并且石油生產國2019年獲批的海上新項目預計達100多個,高于2018年96項和2016年的43項。海上獲批新項目逐年增加與資金投入加大,將使從事海上油服的公司實現5%左右的營收增幅。
技術、裝備助力企業贏得產量和市場
石油行業大量工作量來臨之際,技術創新與裝備升級成為油田上產、企業發展的關鍵。
根據BP集團2018年的估算,若將頁巖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計算在內的話,全球油氣原始地質資源量將從20萬億桶油當量增至55萬億桶油當量,這些資源中的10%(約4.9萬億桶油當量)可在當前技術水平下在2050年之前被采出。如果考慮技術進步、裝備升級等因素,則其間可采資源量將增加1/3以上(約為1.8萬億桶油當量)。
同時,油氣勘探開發的成本因技術進步而持續下降,在2050年之前,數字、鉆井、成像等技術的改進將使油氣勘探開發的成本降低約25%。
顯然,未來石油公司和油服企業都迫切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裝備來武裝自己,贏得產量和市場。
而接下來,一場行業內領先的裝備和技術交流平臺即將出現,助力油田公司、油服企業行業競爭中突圍。2019年3月27日至29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cippe2019)將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
據悉,本次展會重點展示石油石化技術裝備、頁巖氣技術裝備、海洋石油天然氣技術裝備、海工裝備、天然氣技術裝備、管道與儲運技術裝備、防爆儀器儀表、油田土壤修復等八大板塊。
屆時,來自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800家企業參展,規模為全球之最。展會有美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蘇格蘭、英國、法國、意大利、韓國等18個國際展團。國際展商包括雪佛龍、斯倫貝謝、國民油井、卡麥龍、俄羅斯韃靼石油、卡特彼勒、MTU、艾默生、GE、霍尼韋爾、FORUM ENERGY 、陶氏化學、E+H、康明斯、艾里遜變速箱、ARIEL、阿特拉斯科普柯、英格索蘭、3M、KSB、阿克蘇諾貝爾涂料、海虹老人、PPG集團、伊頓電氣、都福集團、豪氏威馬、API、雅柯斯、山特維克等。
國內知名參展企業有中石油裝備展團、中石化、中海油、中國船舶、中船重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航工業吉航、中集來福士、宏華集團、杰瑞、科瑞、中曼石油、南陽二機、三一集團、北方重工、中信泰富、惠博普、杰利陽、安東石油、上海神開、鐵虎石油、西部石油、泰富重裝、海油集團、西安科迅、東方先科、金碧集團陜汽金璽、冠能固控、華油飛達、中油科昊、如石機械、道森集團、天津立林、海洋王、華榮防爆等。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知名石油裝備生產商,將在這里集中展示自己的優勢產品和技術,同時與會的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將一同討論油氣行業前景。
據統計,cippe2018參觀觀眾就已達11.7萬人次,由政府機構、石油商協會組織、國家石油公司等組成的專業采購參觀團達300多個。
而對于新一屆的展覽會籌備, cippe組委會工作人員自2018年4月起,就啟動了全球買家邀請計劃,已陸續走訪俄羅斯、美國、德國、韓國、挪威、阿布扎比等地,并且專業觀眾邀請范圍已擴展到與石油相關的航天、軍工、船舶、電力、煤炭、海事等相關領域,預計專業觀眾會再創新高。
可預見的是,面對行業回暖和服務品質升級的雙重形勢,cippe2019將是各大石油企業趁勢發展的重要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