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效率和生產時率顯著提高
近日,從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采油所獲悉,經過3年攻關,基于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油井智能生產技術研發成功。大數據分析平臺和精細化運行智能控制設備將通過實時分析抽油機井工作狀態,實現油井工況診斷預警、運行參數實時智能調整,降低油井能耗,大幅提高油井管理水平。
“按前期應用效果計算,中國石油各油田推廣后,系統效率平均提高2~3個百分點,生產時率提高1個百分點,節能降耗、增產效果顯著,應用前景廣闊。同時將極大促進采油工程技術進步、大幅提升油田智慧化水平。”勘探院采油采氣工程研究所所長張建軍說。
中國石油擁有該油井智能生產技術的完全自主產權。該技術通過在油井前端安裝電參數智能分析設備,開發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利用采集成本低、穩定的電參數據,整合油井其他生產、測試等歷史數據,實現抽油機井基于電參數的高精度工況診斷、實時動態優化和在線計量。該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基于數學物理方法診斷分析,計算復雜、準確率低的現狀,攻克了無法利用電參數進行計量的難題,將大數據模型部署在油井前端,實現邊緣計算、就近控制,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截至10月20日,該成果已在吉林、長慶、新疆、大港油田推廣應用,部署了大數據分析平臺,配置抽油機井精細運行智能控制設備45套,實現了油井低成本精細管理和遠程智能控制。其中,吉林油田應用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對松原采氣廠大老爺府作業區330多口井進行高效管理,診斷、優化和計量精度滿足油田現場需求,大幅提高了油井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吉林油田開發部采油科負責人孫大奎在實際應用中,認為該平臺“利用先進的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了油井數字化、智能化實時管理,達到了提高油井運行效率的目的,有效降低了生產和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