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管道總里程超13萬公里、能源儲備庫總庫容超3000萬立方米
4月13日,在新疆茫茫戈壁,西氣東輸四線工程1標段建設現場一派火熱景象,管道局參建員工向著主體焊接完工的目標全力沖刺。
發軔于“八三”工程會戰的管道局將于4月16日迎來成立50周年。深耕中國油氣管道事業50載,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管道局牢記“端牢能源飯碗”囑托,昂首闊步邁向世界一流。
接續奮斗,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50年來,管道局以服務保障國家油氣戰略通道和中國石油重點工程建設為己任,主導建設了我國陸上三大跨國能源戰略通道和西氣東輸等能源國脈,總里程超過13萬公里,構建起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海外的國內油氣骨干管網,建設國家戰略儲備庫、商業儲備庫總庫容超過3000萬立方米。面對“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的時代新要求,管道局堅持戰略引領,將“綠色低碳戰略”寫進發展指南,把新能源新業務作為支撐管道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編制國內首個氫氣長輸管道工程設計行業標準,設計建設目前國內管徑最大、壓力最高、輸量最大的氫氣管道。新時期發展戰略目標明確,陸上管道、油氣田地面工程、技術服務業務、新能源新業務、油氣儲庫、LNG、涉海涉船、油氣運營、智能制造、市政工程等業務多點開花。
守正創新,奮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50年來,管道局以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為追求,瞄準世界油氣儲運技術前沿,數字化管道設計等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三軸超高清漏磁檢測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源儲運工程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整體性突破、引領性革命。面對科技創新新浪潮,管道局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1+11+10”的科技創新體系構建完成,推進“科研—設計—施工”深度融合,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步伐;“3i”油氣儲運智能化解決方案等深化應用,油氣行業唯一覆蓋全國的“北斗高精度網”搭建完成,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
強根鑄魂,牢記“國企姓黨”使命擔當。50年來,管道局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艱苦創業、勇于實踐、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八三”精神指引下,揮灑愛國熱情和創業激情。在工程建設中,每一寸管道的延伸都凝聚著精神的力量;廣大員工錨定目標、真抓實干,有力詮釋了“石油工人心向黨”。在改革實踐中,管道局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持續完善人才成長通道及配套政策。一批高層次人才迅速成長:1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5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獲評國家級勘察設計大師……為促進中國能源儲運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