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在輸油氣業務中積極推行數字和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不斷鞏固安全生產基礎。截至11月25日,該油田油氣管道已連續5916天保持安全生產無事故。
青海油田的輸油氣業務分布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涵蓋了花格、澀格、澀仙敦等9條輸油氣管道及13座輸油氣場站,管道總長度超1900公里。今年,油田加速推進管道智慧化建設,確保近2000公里的管道運輸平穩高效運行。
升級管理系統,提升管控效率。青海油田持續優化升級輸油氣生產管理系統,實現了對輸油氣管道、泵站、主要設備、流量計等關鍵環節的數字化監控與管理。截至目前,油田工控系統已接入2280個監測點。同時,油田借助數字化系統,遠程實時采集管道的壓力、流量、溫度等關鍵參數,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有效提升了輸油氣生產的運行效率。
創新監管模式,確保風險受控。青海油田采用“視頻+現場”的監督模式,利用207臺固定式和2臺移動式監控設備,消除監督盲區。同時,積極落實“無視頻不作業、無監控不操作”的管理要求。目前,“安眼工程”的視頻監控AI識別與綜合報警功能已覆蓋油田各輸油氣場站,守牢了安全生產的最后一道防線。
治理信息“孤島”,消除盲區死角。針對輸油氣場站點多、線長、面廣導致的信息“孤島”問題,青海油田加大力度予以解決。打通冷湖傳輸鏈路,實現冷湖配氣站的數據與視頻傳輸暢通;采用無線控制方式,完成各輸油站可燃氣體報警器等改造;通過專網傳輸,完成達布遜湖段視頻監控建設,解決了該區域無網絡覆蓋導致視頻無法傳輸的問題。
優化頂層設計,破解瓶頸難題。針對油田輸油氣業務存在的天然氣管道無系統控制平臺、管道巡檢與保護仍依靠人工方式等數字化建設難題,輸油氣單位組織干部帶隊,赴兄弟單位進行溝通交流與技術研學。今年年初以來,輸油氣業務全面優化數字與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進一步細化了包括生產管理、完整性管理、安全管理、經營管理、工程管理五大系統的建設任務,向著數字化管理提效的更高目標邁進。